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好婚俗云智库
婚俗智库  > 所属分类  >  花轿   
[0] 评论[0] 编辑

花轿

     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

    说起花轿,人们马上会想到迎娶新娘的轿子,其实不然。过去花轿种类繁多,款式不一,功能各异,乘坐也很有讲究。

    “轿”字旁边之所以有“车”,说明轿最早是由车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轿子的使用在我国大约有4000多年历史,它的雏形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轿子原名”步舆“(可以抬的车),最早记载见司马迁的《史记》,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轿子了。到了宋代逐渐发展成了“彩舆”,就是今天所说的花轿。

    花轿大致可分为四类:官轿、民轿、喜轿和冥轿。官轿不仅是官员出行时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权势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根据轿子颜色、帷幕用料、装饰物及轿夫数量,就可以区分乘轿人的身份和官职大小。古代官轿大致分三种颜色:金黄轿顶、明黄轿帏的是皇帝坐轿;枣红色的是高官坐轿;低级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举人、秀才则乘坐绿色轿子,民间则是蓝色。

    皇帝所乘的轿子是最高规格的官轿,也称“龙舆”,皇后乘的叫“凤舆”。颜色都是皇家专用的明黄色,象征着一种权威,内部宽敞气派,装饰非常华丽,铺垫全是金黄色,龙椅宽大,可坐可卧。少则八人抬轿,多则10多人乃至30多人。

    官员所乘的轿子有严格规定,决不可逾制。如清朝规定,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员,轿顶用银,轿盖、轿帏用皂(黑色),在京时轿夫4人,出京时轿夫8人;四品以下文职官员轿夫2人,轿顶用锡。直省总督、巡抚轿夫8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官员轿夫4人;杂职乘马。三品以上钦差大臣轿夫8人。这些坐轿官员主要指文官,至于武职,虽官至一品也不准坐轿,只能骑马。将军、提督、总兵等年过七旬不能骑马者,要想坐轿也必须事先奏请恩准。一般官员出外长途跋涉则另乘眠轿,即将应用各物置之轿中,可做卧床使用。这种轿子要比普通轿子大一些。

    官员乘轿出行时还要鸣锣开道,有点类似现代的警车开道。对于开道的锣声也有严格规定。知县出行鸣锣7响,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知府出行鸣锣9响,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一品大员和钦差大臣出行时则鸣锣11响,意思是“大小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 

    我们这里的民间曲艺琴书有这样一段对古时官轿出京描述的唱段《巡按出京》:

三声大炮如雷轰,钦差巡抚离京城。

头边走的是马队,后边紧跟是步兵。

一队喇叭一队号,一队唢呐一队笙。

一队铜锣鸣开道,一队大刀缀红缨。

上打歪把拧筋黄罗伞,下罩五花八抬轿一乘。

金打的狮子插在轿顶上,四个角悬挂八盏龙凤灯。

轿杆全是檀木做,两头都包封磨铜。

轿前挂把天子剑,先斩后奏圣上封。

轿门贴着一副联,文人提笔写的精。

上联写:圣上有道安天下,

下联写:风调雨顺民太平。

再往轿内留神看,这位大人好威风。

头戴一顶乌纱帽,身上蟒袍是大红。

腰中系着白玉带,脚下朝靴二足蹬。

要问出京为何事?领旨巡察除奸佞。

    民轿一般为地方富商豪绅人家的自备轿,多为蓝色轿帷,左右两侧轿帏多留有小窗,另备窗帘。大多是两人抬的木质轿,用于主人、太太、小姐的出行。又有凉轿和暖轿之分,供不同季节使用。凉轿用于夏季,轿身较小,纱作帏幕,轻便快捷,通风凉爽;暖轿用于冬季,轿身较大,厚棉呢作帏,前挂棉门帘,轿内放置火盆。

    喜轿就是指迎娶新娘用的花轿,是中国传统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它是在轿框的四周罩以红色的绫罗帷幕,这些红色的帷幕就叫做轿帏。喜轿的轿帏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轿帏的选材非常讲究,一般选用红色的绫罗绸缎等丝织品。喜轿上面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都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轿帏上面一般都绣着“禧”字、金鱼闹荷花、丹凤朝阳、麒麟送子、富贵牡丹、事事如意等喜庆、吉祥的图案。织绣工艺极为精湛细腻,所绣的画面丰满而充实,图案非常生动、新颖。轿帏的材料和图案的颜色搭配一般都非常的鲜艳、热烈,明亮夺目的颜色烘托出婚礼喜庆热闹的气氛。

    喜轿的选材要求既轻又有耐力,一般选用香樟、梓木、银杏等木材,雕刻多是“八仙过海”、“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图案。抬喜轿过去多为四人抬,迎娶路远时也可多人替换,有的喜轿前面还有打伞、扛喜牌、吹打鼓乐等。在新娘娘家起轿、新郎家下轿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有关的民俗仪式;但具体情况则因地域而不同。

    我们这里旧时去娘家的路上,花轿一般不可以空着,而是坐一名男孩,称为压轿童或陪客。民间传统上,只有初嫁女子可坐花轿,寡妇再嫁最多是在普通轿子上扎些彩布或纸,称为彩轿。至于纳妾,有些地方可以坐花轿,有些地方不能坐花轿或者坐其他形式的轿。总的来说,旧时女性一生最多只坐一次花轿,俗语“大姑娘坐轿——头一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这对于女性来说是很有特殊意义的经历。新娘坐在花轿里,最怕的是颠轿和摇轿。轿夫们一时兴起,就要把花轿里的新娘折腾一番。他们折腾新娘的办法就是颠轿和摇轿。轿夫们大叫大笑,喝起号子统一颠摇,花轿几颠几摇,很多新娘都会晕轿,有的甚至要被颠得呕吐不止。即便这样主人家也不会责怪轿夫,我们这里有句话,叫做“闹戏闹喜,越闹越喜”。接新娘就是要人家闹,闹洞房是闹,摇轿颠轿也是闹。当在一个村里相遇同样娶亲的花轿时,称为“撞喜”不吉利,是一定要“抢先”绕道前行的。我们这里过去由坐花轿衍生出上轿、起轿、哭轿、唱轿、颠轿、摇轿、接轿、落轿等一系列繁文俗礼。喜轿到了新郎家,新娘要由姑嫂搀扶下轿,脚不能沾地,要踩着芦席进门,即所谓“新人离娘不沾地,来到婆家走红席”的习俗。新娘走过芦席,又被快速传到前面铺在地上,称为“传席”。再经过撒帐等一系列繁琐的仪式,才能拜天地、进洞房。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一种冥轿,就是人死后把棺材放在专用的花轿里众人抬着出殡,也被称为“花棺葬”。我们这里农村老人去世后,子女为了表达孝心,到扎纸店为老人扎上纸马和纸轿,一般女的扎轿男的扎马,轿的款式和大小一般和真轿无异。纸轿是用竹子和芦苇做骨,白纸为屏,上面画着花花绿绿的图案,加以彩纸彩带修饰,颜色鲜艳好看。纸轿旁还要配着四名抬轿的纸人和一对童男童女并称为佣人,轿内需放上一两件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再找一位“神婆”,用公鸡血涂抹轿身和纸人,一边涂抹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谓之开光。意思是只有开了光的纸轿和纸人到阴间才有灵性,方能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花轿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近年来随着怀旧风的流行和人们对传统婚礼的留恋,花轿又出现在城乡的婚礼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别有一番民俗风情。但愿这个中国古老的传统交通工具能永远留在民间和人们美好的记忆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西婚礼差异的研究成果    下一篇 主持人张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直升机接亲 为您服务